笨笨跳跳

Blue_sdo 发布的文章

分享几个电脑光速操作技巧

诶嘿

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操作的日常技巧
不会面面俱到,只提供常用操作
一、打字速度
百度搜索《打字高手 v8.3》,自行练习一个星期(包括数字键和特殊符号)即可。

二、快速启动程序

win+r => 键入程序名:

notepad 记事本 => crtl+s 保存;ctrl+shift+s 快速另存为
calc 计算器
c:\file 磁盘路径
chrome 谷歌浏览器 => (通常有带标签的程序) ctrl+t 新标签;ctrl+w 关闭当前标签;ctrl+d 添加书签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=> ctrl+加号或减号 调整页面缩放级别; ctrl+0 恢复默认缩放级别;

希望定制打开的程序,可以复制程序的快捷方式到c:\windows\system32目录下,文件名便是输入的程序名。

三、常规操作
ctrl+o 打开程序,open
ctrl+n 新建,new
ctrl+p 打印,print
ctrl+c 复制,copy
ctrl+v 粘贴,复制的旁边
ctrl+x 剪切,复制的旁边,x像剪刀
ctrl+a 全选,all

四、文本操作
ctrl+e 居中对齐
ctrl+l 左对齐,left
ctrl+r 右对齐,right
ctrl+b 文本加粗
ctrl+i 文本斜体
ctrl+] 放大文本字号(office);向右缩进(vscode);向上移动一层(photoshop)
ctrl+[ 缩小文本字号(office);向左缩进(vscode);向下移动一层(photoshop)
tab 制表符,比如现在你看到的这条文本,能够对齐是因为中间不是空格,是制表符(不过制表符有时候会出奇怪的问题)

五、shift的功能,通常是一组快捷键的反向或额外功能。例如ctrl+s是保存;ctrl+shift+s是另存为
||
\//
六、快速切换程序窗口
alt+tab 向前切换
alt+shift+tab 向后切换
ctrl+tab 向前切换
ctrl+shift+tab 向后切换

七、重命名 F2 很常用到!!

八、截图
ctrl+alt+a QQ截图
PrintScreen 截取当前画面(系统自带),需要粘贴在需要的地方
alt+PrintScreen 截取当前窗口,需要粘贴
win+shift+a Win10屏幕截图,可截取任意尺寸
如果你经常用ps,需要获取颜色代码,强烈建议你下载snipaste程序,并定制截图快捷键为你最常用的快捷键,例如QQ的ctrl+alt+a。使用该程序截图后,按c键可自动复制颜色代码。另外,该程序可以固定任意图片在屏幕顶部。

九、TAB键
如果你经常进行表单操作,一定不要忘记了使用tab键快速切换和定位光标。

其它想到再补充。

思考=>智慧

诶嘿

思考=>智慧
“行思坐忆”——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描绘来到台湾的最大感受的话,我会选择它。来台湾的这一年,我思考了很多很多……
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,踏上一块陌生的土地,感受着这儿与众不同的另类的空气芬芳,感受着台北这座陌生的城市的独特气息。
我起初是坐船过来的,后来改坐了飞机。于是在这一年,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汪洋地浩瀚和蓝天地广阔。我永远也忘不掉第一次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,怀着远离家乡的惆怅,和还未到达的新地方的迷茫。人只要看到大海,就会感觉到自身的渺小,那起伏的海浪,宛如大海的呼吸,时而平缓,时而急促,好似在谱写人生跌宕起伏的乐章……
后来上了岸,到了学校好一阵子,好好欣赏了一趟这座城市,则又是另一番感受了。“安静、详和”是我对这儿最大的感受。我从未在家乡的哪个地方像这里这般宁静。这份宁静倒不是来自于这儿满满的人文气息,而是路边随处可见栖息在一旁的动物们——它们懒洋洋地躺在那里,或是悠闲地坐着,也不惧人,比起家乡动物们对路过地行人投来警惕和惊惧的目光,它们的目光却洋溢着安详,仿若在微笑。
这块陌生的地方分外友善,无论是可爱的动物们,还是商店里在我看来礼貌地过分的店员,结账前后都热情地向你表达谢意。人与自然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
没有焦躁的匆忙的宁静的地方,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欣赏这儿的美,却更提供一个令人静心思考的场所。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,思考和学习是并行的,有这么一个迸发人的思维的场所,怎么能够不学到一些东西呢?
思考了很多很多,也学到了很多很多。
我虽然报的是广告专业,但是同时受过文理科教育的我,除了对人文的景仰之外,还怀着对理性的憧憬。当我得知文化大学可以自由选专业的时候,我毫不犹豫地额外报《Linux系统运维》、《微积分》、《网际网络技术》、《Java程序语言》等多门选修课。“你为什么选这么多课?”每当同学这样问我的时候,我哑然,我只能简单地回答,“因为喜欢”。很遗憾,我没有办法向他们诠释理性殿堂所刻画的绝世美景。
在这儿,你可以在古朴的人文气息中,自由地翱翔于理性的殿堂,这就宛如一幅绝美地画卷,我心目中的“文”和“理”,从未像现在这般水乳交融——学“理”使人精密,学“文”使人深邃。而未来的发展,离不开理性。因为当下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的发展,令我们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我们此前也从未像现在这般,将计算机工具用地如此炉火纯青。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的身影。而理性殿堂的核心学问——数学,也更显得尤为重要。闲暇的时候,我会躺在床上,让大脑归纳整个数学体系,从最纯粹的数学概念“数”的开始,数论,是一切的源头,再到后面的“代数”。“几何学”的发展,将“数”和“形”美妙地融合在了一起,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有办法去理解这个世界蕴含的奥妙——比如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“黄金比”、比如气候节气的变化。好奇心促使着人们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,于是在数学工具的帮助下,1686年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——经典物理学诞生了。为了了解一些一般规律,我们借助了“函数”模型,来刻画一些动态变化的东西。此后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,二维几何被延伸成三维几何,来研究空间中物体的联系与变化,再到后来我们也开始好奇N维世界的样貌。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——积累的思想,触动了我们对“微积分”学的研究,微小的东西不断积累,总会汇聚成很大的东西;很大的东西被无限细分,就变成了小到令人震撼的事物。这便是“微分”、和“积分”。圆形是很奇妙的事物,地球的截面是近圆形的、太阳系是圆周运动的、分子内部也是圆周运动的。而正是这个奇妙的图形,我们无法准确得知它的周长和半径的比例关系,而圆周率Π就此诞生,来帮助我们研究这个神秘的图形,而研究它的面积,我们也运用上了“积分”的思想。自然界中,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东西,后来我们得知声音是“波”也是“粒子”,由震动产生并由震动传递,悦耳的声音总是令人愉快的,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声音的规律,以440HZ震动频率的声音为基础,它的两倍的震动频率的880HZ的声音,在人耳听起来与440HZ频率的声音有奇妙的关联,它们听起来似乎一样,又有区别,于是我们以2倍为一个周期,将其12等分,每份和前一份的比值为,这样,人耳可分辨的声音便在频率上有了数学的对应关系,这是一个以440HZ为首项,公比为的等比数列,其产生的每一个频率的声音,都对应着音乐里的乐音,于此诞生了《十二平均律》,而440HZ的这个整数频率,也是音乐里音名为A,唱名为“啦”,简谱计为“6”的音符。数学和音乐,也产生了连结的纽带……于是我们又开始研究按着固定规律变化的数的规律,这便是“数列”。为了研究生活中一些不确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,我们学习“概率”;而“三角函数”和“极坐标”也给人们的航海等事业提供了许多帮助……
……这个奇妙的世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地方,很高兴在这个宁静、安适的岛上,我的所有知识串联了起来,这或许便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吧。我学习了很多很多,也思考了很多很多。

关于“零”的定义

诶嘿

数学上,对零的定义,有点奇怪,你会发现,所有的数学规律,碰上了零,都要单独考虑。
这里的任何数,可以是已知数域的最大范围(大概吧?我们暂且认为是实数范围吧)

比如我们为了满足计算需求做了给零的运算作了如下的定义:

  1. 零乘任何数都得零
  2. 任何数除以零均没有意义
  3. 零的阶乘是一
  4. 任何数的零次方等于一
    ……

习惯上,我们会使用一个统一的规律一以贯之所有的情况,可是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遇上零就失效了

我们来研究一下上面的定义1:
实际上,乘法的诞生来自于加法
“n个a”相加我们记作“n*a”
然后习惯上我们将“零”看作是“没有”
于是0个a相加自然还是0。
那么定义1理解上应该没啥问题。

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定义2。
谁都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,根据一个统一的规律
m*n = m/(1/n)
然后这条或许适用于所有数的规律在零这里出现异常了
a0 = a(1/0) = a/0 = ?
将定义1,零乘任何数都得零倒过来,自然是
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① 这条满足定义本身,0/a = 0*(1/a)
任何数除以0得任何数② a/0 = w? 这条如果成立,整个数学的运算体系就乱套了,各种矛盾层出
于是我们不得不规定,m*n = m/(1/n),其中n≠0

然后我们知道一件事,几何原本中规定点没有大小,即大小(长度为零),同时又规定线段上有无数个点(点动成线),那么假设一条线段长度为a,我们有(其中∞为无穷大符号)
0*∞ = a。
a/0 = ∞。(根据已知的性质,等式两边同时除以零或同时除以无穷大,都无法运算,这条只能根据乘除互为逆运算这个根本原理猜测出)
我们前面不是说零乘任何数都得零吗?这条扯淡推论是什么玩意儿?
别急,学过极限理论的我们同时还知道
lim(n->∞)[(a/n)] = 0(当n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,a除以n的极限是零)
诶?前面推出来的诡异的结果好像和这个有点儿像……

零和无穷大好像有冥冥中的一些转换关系?
无穷大的倒数是零?零的倒数是无穷大?(本来零的倒数就无意义,要不然我们强行给它一个定义?)
当然不行。很容易能够发现一些基本算数矛盾,比如违背了上面的定义1。
所以我们规定了一种全新的运算叫做极限,试图避开修改基本算数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前面提到了一个东西叫做无穷大,我们虽然强行将它运用在了乘法里,但是这玩意儿……无穷大是多少大?
无穷多个零相加……
为什么会有无穷这个东西?
因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
(1/3)+(2/3) = 1
即0.9999... = 1
这后面的9有无穷多个。并且0.9999可以写成
(9/10)+(9/10的平方)+...(9/10的n次方) 并且这里的n=1,2,3.....∞
所以,首先,这个基本的算式告诉我们,“无穷”是客观存在的,至于它存在的形式嘛……
可能是当初人类规定算数原理的时候不够完备的副作用吧……

在学极限的时候,你会发现一个事实,无穷大和零一样奇怪,任何东西碰到无穷大,计算都要被重定义,前面我们又有一个猜测,零和无穷大有着某种转换关系……
所以……
也许当你彻底理解了零,也就能理解无穷大有多大了吧
一边是彻底的“无”,一边是彻底的“满”,二者有关联
似乎印证了中国古代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思想——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。

当然这里我们不深入讨论哲学问题,上面研究了半天,我们其实都在在研究一个问题,那就是:
一个东西无限平均分后,是否会变成没有的问题。

实际上,点动成线
线动成面
面动成体

前一个维度的无穷却是下一个维度的开始,似乎也符合相对论
我们看起来是“零”的东西,无限积累,最终会促成质变
不过我们当前的算数体系有些许的局限性,不足以彻底帮助我们精确描述这种动态变化的情况
人们尝试使用极限来解决它,却也没有能够彻底解决

而这个问题,也是求圆相关问题的关键。
我们都知道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,是一个超越数(待续)

和声学笔记

诶嘿

伴奏的编配

原则:

  1. 8度协和,可以互相替代
  2. 相邻的音一起演奏会很尖锐,但是如果分别演奏,后者是前者的归属
  3. 间隔一个键的两个音,一起演奏依然尖锐,若分别演奏,听起来就像1-2,和谐
    【由原则1可知,原则2和3同时演奏有可能可以组成7和弦的一部分,此时根据其它原则可以说明和谐】
  4. 从间隔两个键或以上的两个音(三度以上),同时或分别演奏听起来都和谐,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我们暂且约定,三度为协和的最小单位
  5. 交错排布几种不同的情况,无论和谐与否,都能产生和谐
  6. 连续排布几种相同的情况,无论和谐与否,都能产生不和谐
  7. 由原则4,我们选取协和的最小单位——3度,再由原则4进行组合,可以构成成三和弦:大三和谐(大三度+小三度)、小三和弦(小三度+大三度);由原则6,增三和弦(大三度+大三度)、减三和弦(小三度+小三度)是不和谐的组合
    8.由原则5、6,结合原则2,3;交错排列大二度和小二度,能够产生自然音阶(全部的白键),分别向前或向后演奏这些按键总是和谐的,但是同时按下并不和谐(也许违背了原则5、6)
  8. 绝大多数自然音阶可以组成和谐的大三和谐和小三和谐,根据自然音阶分别演奏的和谐性,切换这些和弦也能产生和谐性,因为这些和弦的一部分切换也可以构成自然音阶。
  9. 由原则8的另外一组组合——全黑键连续演奏也是和谐的,它们构成中国音乐的曲风
  10. 几个音同时演奏,听感以最高音为准。通常将和弦的最高音和旋律最高音保持一致以产生8度和谐
  11. 几个音同时演奏,最低的音可以辅助和声进行,通常让两个和弦衔接的最低音保持某种和谐:如自然音阶相邻的音(原则9)或键盘相邻的音(原则2)或间隔一个键的音(原则3)
  12. 自然音阶和谐的优先级高于其它原则
  13. 根据原则7,删掉三和弦的第三音,可以构成5度关系,由于三和弦和谐,所以5度关系和谐
  14. 4度关系和谐(带说明)
  15. 交错组合这些情况,可以构成全部的和弦。
  16. 5级7和弦有强烈回到1级和弦的倾向,由于组成音的切换满足原则1和原则2以及原则3
  17. 由原则1,主旋律的音可以当成和弦的一部分

何去何从?

诶嘿

若不通外文,则无缘西方智者之慧;
若不谙文言,则难承古代先贤之智。
仅凭一己巧思,怎何抵过千秋万载?
今人或应博古通今,学贯中西,
方能承上启下,携人类进化之使命,
晓天地宇宙之理,通圣世贤明之德
才不会虚度光阴,蹉跎岁月。

反之则若你我一般,迷途彷徨,
循环往复于岁月轮回。
则不过沧海一粟,
枉遭来世一趟,
怎奈光阴拂过,蜉蝣天地,灰飞烟灭。